![]() |
做好自然保护区基层保护站工作的思考
陈 亮
巍巍大秦岭,悠悠生态情。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首站来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强调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身为生态保护的一线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激动和温暖,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秦岭生态保护对中华民族的深远意义,深感责任重大。
回想自己近二十年的基层生态保护工作经历,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做好新时期基层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考。下面结合我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老林保护站近二十年的工作历程,谈谈个人在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及老林保护站概况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0月成立管理局,是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汇区域,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东西长28 公里,南北宽15公里,海拔1100-2802米,总面积16418公顷,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羚牛秦岭亚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40个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区内蕴藏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对秦岭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被誉为大秦岭的名片,终南山的封面,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老林保护站是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直属四个基层保护站之一,位于秦岭以南的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站址海拔1050米,保护站负责开展辖区的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森林防火、社区共管、宣传教育等工作。承担着牛背梁保护区东南部面积3960.5公顷的资源管护任务。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1100-2000米为栎类阔杂林带;海拔2000-2400米为华山松桦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400-2600米为冷杉针叶林带;2600-2700米为灌木林带;2700米以上是高山草甸。辖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林麝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血雉、红腹角雉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等。
老林保护站辖区周边有朱家湾村和秦丰村两个社区,朱家湾村有4个村民小组508户1677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是商洛市面积最大的村,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秦丰村地域面积81.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477户1637人。周边社区群众居住较为集中,近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生态旅游和扶贫产业,保护区外旅游呈环状包围态势。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精准施策,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一)生态保护初期当地群众缺乏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山吃山”,此阶段保护工作主要针对破坏动植物资源展开。柞水县是林业大县,1999年以前,当地经济发展及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供给木材原料及围绕森林资源的间接生产活动获得,如砍伐木材、猎捕野生动物、采挖药材及保护植物等。随着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禁伐令发出,自然保护区机构完善,基层保护站设立,地方群众依托砍伐木材和猎捕野生动物等获取经济收入与保护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凸显。针对现实情况,保护站主要工作以强化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处置为辅,并向社区群众积极提供致富信息、用工需求等帮扶,以拓宽群众经济收入渠道,提升群众保护意识。
(二)交通条件改善后,森林旅游初显端倪,农家乐+驴友经济模式呈现,此阶段保护工作主要针对防止非法入区,破坏污染生态环境展开。随着地方发展交通道路建设,如西康铁路、西康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社区群众依托砍伐木材和猎捕野生动物等获取收入来源的违法活动断崖式下降,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好景不长,2001年西康铁路建成通车,特别是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开通运行后,交通的便利,使登山爱好者不断慕名前来,驴友伺机进入,农家乐兴起,社区群众经济发展转型,一些地方群众与资质不全的驴友组织开展合作,依托保护区生态资源开展户外运动,未经批准非法进入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涌现大量的人为活动垃圾,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严重干扰;本阶段保护站主要工作以进行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处置为辅,并积极引导驴友群体开展规范化游憩,宣传生态保护理念,鼓励参与到公益生态保护工作中来,以充实生态保护力量。
(三)生态旅游业兴起后,保护区周边旅游企业迅速增多,保护区压力增大,此阶段保护工作主要针对既得利益者蚕食保护区资源展开。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围绕保护区周边的旅游企业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态旅游需求有更高标准,浅山区域的游憩和体验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而深山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游客进入,企业发展出现了瓶颈。旅游企业常常打政策檫边球,出现了旅游企业对保护区或明或暗蚕食占用等问题。本阶段保护站主要工作是强化宣传教育。通过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国家年度“绿卫行动”、“清山查盗”专项行动等进行违法行为整治,震慑违法活动,矫正企业发展思路,确保了保护区资源安全。
三、做好新时期基层保护站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后,林业局管辖的范围不再是单一的林业,而是森林、湿地、荒漠、草原、风景名胜、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条块、碎片缝合到一起,构成全新的生态空间,由新组建的林业部门统一治理,实现了生态空间治理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全国上下一盘棋,人们的保护意识普遍增强,这就对做好新时期自然保护区基层保护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工作发展需要。
(一)强保护,创新工作方法,运用现代手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总书记对秦岭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这就要求我们生态保护一线工作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主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近年来,各级部门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使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破坏动植物资源违法活动鲜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巡山模式,“入山腿两条,眼里瞧一瞧;发现违法者,起身不见影儿”,应善于利用野外视频监控、远程喊话、无人机巡查等新技术开展野外巡护和针对性在人群密集通道、路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并与征信惩戒手段相结合,强化生态保护工作。
(二)抓研究,强化科学研究,培养专家人才
开展科研工作是对保护区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手段的有效举措。保护站既是保护生态资源安全的前沿阵地,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野外工作室,培养生态人才专家的摇篮。建议出台基层科学研究的鼓励激励政策和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创造“比学赶帮超”的科学研究氛围,激励一线人员通过科学研究项目实施与管理分析,产出研究成果,服务生态保护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改善。
(三)重宣传,宣传生态理念,引导全民共管
宣传教育是保护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宣传教育工作做的充分到位,生态保护工作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多年来老林保护站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学校、从业者、游客、路人等通过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科技之春、爱鸟周、全国科普日、各类评选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摆放展板、展示标本、散发宣传折页、赠送生态宣传年历、播放宣传语音、与社区联谊等形式,提升保护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传播了自然生态保护理念。
(四)广体验,推广生态体验,感受生态福祉
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但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开始凸显,人民群众从注重“温饱”转变为更注重“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保护区在实验区开展森林生态体验等活动,就是向人们展示生态保护成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宣传生态理念,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窗口;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宣传体验,齐头并进方能更好地干好自然生态工作。
四、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增强本领,履职尽责,争当秦岭生态保护优秀卫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时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身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职工,我们赶上了好机遇,处在生态保护最前沿,要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坚定信念、立足本职,加强学习,增强本领,掌握法律知识、生态学知识和生态保护技能,熟悉保护区内的一花一草和每一个区域,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生态卫士建设要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当好生态保护排头兵,争做优秀秦岭生态卫士,扎扎实实维护好生态资源安全,为保护祖脉秦岭,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林保护站)
下一篇: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