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公众教育 > 科普知识

巡护日记-偶遇盖皱钟菌

发布时间:2020/6/1 10:22:24  浏览次数:

解振锋/ 

4月24日,我们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便开始了日常巡护工作,我带领我站职工张普和陈卫东进入干沟开展日常巡护,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安装“秘境之眼”红外相机和干沟区域的松材线虫病的普查。由于相机的安装点较远,我们早早出发930分左右就到干沟口。我们一行三人沿着不到半米宽的巡护道路一路前行,同时三人不停地观察着山坡上是否有死亡的针叶树木。中午13点我们完成了相机的安装工作然后原路返回。

下山的路走起来比较轻松,我和平时巡护一样沿路走都会拍摄些不认识的花草照片回去进行识别。在走到距离沟口大约一公里的时候忽然看见道路一侧的草丛中长着漂亮的菌类植物,我当时心中一喜:这不是羊肚子菌吗?一指多高个头,乳白色的身段,头戴漂亮的帽子而且表面带有看似无规则的褶皱,在从树荫缝隙中漏出的阳光照射下格外显得晶莹剔透,娇滴欲羞。我马上拿出手机进行拍照,同时让张普拿出巡护表进行点位和生境纪录,让陈卫东在周围仔细观察看看是否还有生长的羊肚子菌。

经过观察后,发现的羊肚子菌成单株成片生长分布,多生长于林下枯枝落叶较厚的草丛中。观察大约400平方米的区域中成片分散生长了80多株,以枯枝落叶层较厚区域居多。我们观察记录结束后寻找了一些个头比较大的采集带回站上。

回到站上我准备把采集的羊肚子菌在院子晾晒,大家包括林场的职工也过来观赏我们的巡护“成果”,其中一人忽然说这个有点不像羊肚子菌,羊肚子菌上面的帽子是包裹起来的,不是敞开的。而且说羊肚子菌基本上是长在树上的,长在地上这类菌类可能有毒。这句话说的我心里一惊,幸好回来没有把这当做美味直接享用了,我赶紧利用手机网上查询和书本资料进行查阅对比,同时咨询了菌类相关专业老师,发现确实不是我们常见的羊肚子菌而是盖皱钟菌。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盖皱钟菌(Verpa bohemica


盖皱钟菌(Verpa bohemic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钟菌属(Verpa) 。该菌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阔叶林及混交林地(我们发现采集的菌类海拔1670米),钟菌属主要在落叶上常成片生长。菌盖直径2-4厘米,长2-5厘米,锥形或钟形。它常褶成纵向的脊,脊常接合形成脉状网络。菌盖只在顶部同菌柄相连,而其他大部分与菌柄分离,颜色从黄褐色到红褐色,下表面颜色稍浅。菌柄长6-12厘米,厚1-2.5厘米,乳白色,底部较粗,往上逐渐变细。最初菌柄内部塞有松散的絮状菌丝,随着成熟逐渐变为中空。皱盖钟菌又被称为假羊肚子菌,个体比较脆弱。孢子印为黄色,菌肉为白色。通过了解和资料查询,皱盖钟菌的可食用性还存在疑问,不过有报告称,一次性大量摄入皱盖钟菌,或连续几天食用会使过敏的人中毒。中毒症状包括肠胃不适,肌肉失去协调,昏迷等。



羊肚子菌(esculenta)网络图片


羊肚子菌(esculenta),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子菌属(Morehella),和盖皱钟菌属于同科不同属。羊肚菌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中,多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羊肚菌又称羊肚菜、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完全包裹与菌柄。高4-10cm,宽3-6cm,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圆 形,宽4-12mm,蛋壳色至淡黄褐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交叉。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上部平滑,基部膨大并有不规则的浅凹槽,长5-7cm,粗约为菌盖的2/3。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通过这次对盖皱钟菌的学习认知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秦岭物种资源丰富和生物多样,看是形态相似的物种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如果这次我没有在意同事那句随意的话而冒失的和大家分享了我们的“美味”,那有可能后果不堪设想;这也说明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提醒我需要进一步去认知我们保护区的一草一木,了解他们的生长习性;同时给我们了一个教训:我们长年累月和山水相伴,和花草树木相伴,在不认识和不清楚他们的习性和价值的前提下不能盲目的妄下结论,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有失一个林业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广货街保护站)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