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据近年来资源保护管理、科研监测、森林防火等工作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人为活动干扰是保护区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管护压力和困难,加之牛背梁保护区各基层保护站巡护管理人员有限,年龄偏大、巡护力量薄弱,并存在管护巡查区域分散等实际问题。近两年来国家环保部通过遥感卫星加大了对秦岭林区监控频次和环境保护的督导检查力度,特别近几年来面对当前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良好性的迫切要求和国家对加大环境高压态势下,针对秦岭和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人为活动及人工建设监管治理整改下,结合我区面临的人为干扰难以杜绝的困难问题,为了不断加大对我区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最大程度减少对野生动物正常繁衍生息活动的人为干扰,充分提高资源保护工作的科技手段与科技含量,提升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规范化、技术化、人性化含量,充分利用和发挥红外相机监测功能,有效加强对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干扰情况的有效管控。
从2017年11月至今,我局首次在辖区12个重点地段安装了12台红外监控相机,对区内人为干扰活动情况进行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采用每次只对一个固定监测点的人为活动干扰情况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一个监测点上的红外相机布设时间为一个月。期间每10天采集一次数据,每月采集数据3次,交叉轮换,循环往复的进行检测。监测点上布设1组(3台)红外相机。布点安装选位要正确,明暗结合,互相监控,确保拍摄范围,不留死角,有效掌握人为活动干扰情况,又保证红外相机的安全性和隐蔽性,严防破坏和被盗。检测期间根据人为活动季节性变化动态,对红外相机点位进行适时、适度微调,以尽可能全方位捕捉和掌控人为活动的动态。每10天采集数据1次,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数据信息采集回来后,必须由专人负责将数据信息导入电脑,专人保存、专人管理。各保护站必须建立人为活动干扰动态监测数据库,完整保存红外相机记录的各类原始信息,每月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的《人为活动干扰动态监测结果月度分析报告》。
初次对所有红外相机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与归类分析。结果显示,经过14个月的连续监测,拍摄到了大量人为活动和野生动物活动照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我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和野生动物分布与活动规律的研究及有效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性资料,也为更进一步扩大监控范围和监测工作力度积累了经验。
一、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1、监测时间及人力投入情况
从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结束,共历时14个月426天。四个保护站共投入980人次。
2、监测地点及频次
根据我区近年来资源管护工作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地区人为活动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各保护站提交的选点方案,经局主管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会商,初步确定了12个野外红外相机交叉监测点位:老林站辖区西沟峡、骆驼峰、花门楼;北沟站辖区大甘沟、石窑沟、铁锁沟;广货街站辖区秦岭梁、红岭路、梯子沟;石砭峪站辖区龙窝子沟、大板岔沟、水洞子沟(见表1)。
人为活动动态监测地点与频次统计表(表1)
保护站 |
老林保护站 |
北沟保护站 |
广货街保护站 |
石砭峪保护站 |
||||||||
监测 地点 |
西 沟 峡 |
骆 驼 峰 |
花 门 楼 |
大 甘 沟 |
石 窑 沟 |
铁 锁 沟 |
秦 岭 梁 |
红 岭 路 |
梯 子 沟 |
龙窝子 |
大板岔 |
水洞子 |
监测 次数 |
6次 |
7 次 |
2次 |
10次 |
2次 |
2次 |
5次 |
4次 |
5 次 |
5次 |
3次 |
5次 |
二、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监测数据
(1)全年采集数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监测共采集照片125587张,其中有效照片75892张,无效照片48446张,视频,42490段,布设安装信息表57张,信息采集表417(见表2)。
人为活动月动态监测数据统计表(表2)
(单位:张、段)统计人:王西峰
年度 |
月 份 |
采集 照片 |
有效 照片 |
无效 照片 |
视频 |
布设信息表 |
信息采集表 |
备注 |
2017 |
11月 |
14569 |
7959 |
6547 |
6200 |
12 |
32 |
|
12月 |
5084 |
2584 |
2496 |
3071 |
4 |
36 |
|
|
2018 |
1月 |
3840 |
1922 |
1914 |
1617 |
4 |
36 |
|
2月 |
1468 |
1315 |
925 |
920 |
4 |
36 |
|
|
3月 |
4914 |
2101 |
2173 |
1229 |
4 |
36 |
|
|
4月 |
14095 |
12091 |
2004 |
10990 |
4 |
36 |
|
|
5月 |
10480 |
6903 |
3587 |
2896 |
4 |
30 |
|
|
6月 |
21733 |
9277 |
12456 |
4624 |
4 |
36 |
|
|
7月 |
9663 |
7622 |
2041 |
2970 |
3 |
30 |
|
|
8月 |
9215 |
7493 |
1061 |
2161 |
4 |
33 |
|
|
9月 |
5588 |
3902 |
1686 |
1779 |
3 |
24 |
北沟相机坏 |
|
10月 |
13514 |
4260 |
8866 |
1979 |
3 |
24 |
北沟相机坏 |
|
11月 |
3782 |
2160 |
1578 |
725 |
4 |
28 |
老林更换位置 |
|
12月 |
7642 |
6308 |
1112 |
1329 |
4 |
24 |
|
|
合 计 |
125587 |
75892 |
48446 |
42490 |
57 |
417 |
|
(2)各保护站采集数量:通过连续14个月的连续监测,各保护站采集的照片数量分别是:老林保护站共采集照片20750张,有效照片15905张,无效照片4831张,视频20101段;北沟保护站共采集照片27304张,有效照片8231张,无效照片18089张,视频7724段;广货街保护站共采集照片52441张,有效照片39120张,无效照片13677张,视频8230段;石砭峪保护站共采集照片18071张,有效照片12469张,无效照片11693张,视频6071张(见表3)。
各保护站人为活动干扰监测数据统计表(表3)
(单位:张、段)
项目
保护站 |
采集照片 |
有效照片 |
无效照片 |
视 频 |
布设信 息表 |
信息采集表 |
||||
数量 |
名次 |
数量 |
名次 |
数量 |
名次 |
数量 |
名次 |
|||
老林站 |
20750 |
3 |
15905 |
2 |
4831 |
4 |
20101 |
1 |
16 |
112 |
北沟站 |
27304 |
2 |
8231 |
4 |
18089 |
1 |
7725 |
3 |
10 |
114 |
广货街站 |
52441 |
1 |
39120 |
1 |
13677 |
2 |
8230 |
2 |
16 |
127 |
石砭峪站 |
18071 |
4 |
12469 |
3 |
11693 |
3 |
6071 |
4 |
16 |
126 |
单项第一名 |
广货街站 |
广货街站 |
北沟保护站 |
老林保护站 |
|
2、人为活动情况
经过对14个月的监测数据汇总分析整理,共发现人为活动11种,入区总人数为:37891人/次;车辆:182辆。分别是非法入区旅游:有效照片75619张,入区人数34898人;采药:有效照片169张116人;割竹子:照片18张12人;捡柴:照片267张82人;钻探施工:照片355张534人;道路维修:照片20张30人;挖野菜:照片12张2人;修缮水池:照片1597张686人次;拆除施工:照片1277张1866人;社区居民:367张244人次(见表4)。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入区旅游人数占人为干扰总数强度的90.5%,拆除施工占4.9%、蓄水池维修占1.8%、西康铁路钻探施工占1.4%。非法入区旅游干扰强度最大的保护站是老林、广货街、北沟保护站;社区群众非法入区进行各种采、割等人为活动干扰强度最大的保护站是老林、北沟、石砭峪保护站。各种车辆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是广货街红岭路、210国道、北沟大甘沟、沙柞公路。
人为活动情况监测数据统计表(表4)
(单位:张、人)
名 称 |
活动 种类 |
有效 照片 |
入区 人数 |
保护站(人/次) |
干扰强度大保护站 |
|||
老 林 |
北 沟 |
广货街 |
石砭峪 |
|||||
人 为 活 动 情 况 |
入区旅游 |
70417 |
34364 |
25733 |
3140 |
4255 |
1428 |
老林、广货街 |
采 药 |
169 |
116 |
83 |
33 |
0 |
0 |
老林、北沟 |
|
割竹子 |
18 |
12 |
7 |
11 |
|
1 |
北沟、老林 |
|
捡 柴 |
267 |
82 |
2 |
1 |
|
12 |
石砭峪 |
|
钻探施工 |
355 |
534 |
534 |
|
|
|
老林 |
|
道路维修 |
20 |
30 |
|
0 |
30 |
|
广货街 |
|
挖野菜 |
12 |
2 |
|
2 |
|
|
北沟 |
|
修缮水池 |
1597 |
686 |
675 |
11 |
|
|
老林、北沟 |
|
下 葬 |
230 |
45 |
|
45 |
|
|
北沟 |
|
拆除施工 |
1277 |
1866 |
1866 |
|
|
|
老林 |
|
社区居民 |
367 |
244 |
|
244 |
|
|
北沟 |
|
挖掘机 |
6 |
|
|
1辆 |
|
|
北沟 |
|
车辆 |
56 |
|
|
10辆 |
161 |
|
广货街、北沟 |
|
摩托车 |
15 |
|
|
10辆 |
|
|
北沟 |
|
合计 |
11种 |
75036 |
37981 |
28900 |
3487 |
4446 |
1441 |
|
(1)入区旅游人数最多是老林站骆驼峰,占入区旅游人数的74%,西沟峡入区旅游人数占4.4%;广货街站秦岭梁占7.3%、红岭路占2.6%、梯子沟占2.2%;北沟站大甘沟占8.8%;石砭峪站水洞子沟占3.1%(见表5)。
(2)社区居民非法入区进行采药、割竹、捡柴、取土等活动类型活动种类较多的是北沟站大甘沟、石窑沟;老林站西沟峡、花门楼;石砭峪站水洞子沟、大板岔沟。入区人员的数量不多,但活动的类型多样。
监测点位入区旅游人数统计表(表5)
(单位:次、人)
辖区 |
点位 |
监测频次 |
入区旅游 |
小计 |
合计 |
老 林 站 |
骆驼峰 |
7 |
①11138、②12649③184、④169、⑤102、⑥60、⑦0 |
24302 |
25856 |
西沟峡 |
6 |
①742、②427、③62、④192、⑤41、⑥74 |
1546 |
||
花门楼 |
2 |
①8、 ②0 |
8 |
||
北 沟 站 |
大甘沟 |
10 |
①66、②221、③132、④367、⑤43、⑥1054、⑦657、⑧181、⑨311、⑩8 |
3058 |
3129 |
石窑沟 |
2 |
①5、 ②52 |
57 |
||
铁锁沟 |
2 |
①0、 ②14 |
14 |
||
广 货 街 |
秦岭梁 |
5 |
①261、②320、③1352、④367、⑤249 |
2549 |
4216 |
红岭路 |
4 |
①243、②325、③62、④265、 |
897 |
||
梯子沟 |
5 |
①127、②70、③126、③62、④92、⑤293 |
770 |
||
石 砭 峪 |
龙窝子 |
5 |
①71、 ②84、③93、④140、⑤128 |
516 |
1697 |
大板岔 |
3 |
①0、②0、③11 |
11 |
||
水洞子 |
6 |
①93、②0、③502、③62、④、367、⑤65、⑥81 |
1170 |
||
合计 |
12个 |
56次 |
14个月 |
|
34898 |
(3)随着老林站、北沟站辖区周边旅游业的彭勃发展,区域内及周边有高铁钻探施工、修缮蓄水池、拆除等,施工流动人员较多,干扰比较大。
(4)从广货站红岭路进入车辆较多,道路沿线长期有沣峪林场工作人员对道路进行维修。秦岭梁和梯子沟一年四季存在非法入区旅游活动,人数较多,干扰强度较大,特别是红岭路沿线进入的各种旅游车辆较多。秦岭梁顶长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户外旅游者、探险者、穿越者、环保志愿者等非法活动,干扰强度大。
3、野生动物情况
经统计总共监测到野生动物22种,有效照片794余张。其中拍摄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羚牛照片20张、视频4段、成体3只,幼体1只.林麝照片3张1只、麂子照片50张20只、斑羚照片23张2只、野猪照片131张18只、黑熊照片1张1只、黄喉貂照片6张2只、豹猫照片16张4只、红腹锦鸡照片12张7只、勺鸡照片3张1只、果子狸照片10张3只、松鼠照片303张5只等(见表6)。
野生动物监测数据统计表(表6)
(单位:张、段、只)
序号 |
野生动 物名称 |
有效 照片 |
视频 |
动物 数量 |
保护站 |
备注 |
|||
老 林 |
北 沟 |
广货街 |
石砭峪 |
|
|||||
1 |
羚 牛 |
20 |
4 |
3 |
|
|
3 |
|
|
2 |
黑 熊 |
1 |
|
1 |
|
1 |
|
|
|
3 |
红嘴蓝鹊 |
2 |
|
2 |
|
2 |
|
|
|
4 |
黄喉貂 |
6 |
|
2 |
|
2 |
|
|
|
5 |
斑 羚 |
23 |
|
2 |
1 |
|
|
1 |
|
6 |
麂 子 |
50 |
|
20 |
|
11 |
1 |
8 |
|
7 |
豹 猫 |
16 |
|
4 |
|
4 |
|
|
|
8 |
林 麝 |
3 |
1 |
1 |
|
|
1 |
|
|
9 |
野 猪 |
131 |
|
18 |
|
6 |
8 |
4 |
|
10 |
猪 獾 |
22 |
|
4 |
|
1 |
2 |
1 |
|
11 |
豪 猪 |
14 |
|
4 |
|
3 |
|
1 |
|
12 |
果子狸 |
10 |
|
3 |
|
3 |
|
|
|
13 |
红腹锦鸡 |
12 |
|
7 |
|
|
1 |
6 |
|
14 |
勺 鸡 |
3 |
|
1 |
|
|
1 |
|
|
15 |
金 雕 |
6 |
|
1 |
1 |
|
|
|
|
16 |
松 鼠 |
303 |
|
5 |
|
5 |
|
|
|
17 |
画 眉 |
1 |
|
1 |
|
|
|
1 |
|
18 |
乌 鸦 |
2 |
|
2 |
|
1 |
1 |
|
|
19 |
家 猫 |
77 |
|
6 |
|
6 |
|
|
|
20 |
狗 |
82 |
|
8 |
|
8 |
|
|
|
21 |
鸟 |
8 |
|
3 |
|
|
|
3 |
|
22 |
老 鼠 |
2 |
|
1 |
|
1 |
|
|
|
通过采集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和视频可以清晰得出一个结论,所拍摄的野生动物种类明显偏少,而且拍摄频次普遍偏低,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小的区域和季节,容易拍摄到野生动物活动照片。北沟站拍摄到野生动物照片占总种类63.6%、石砭峪站占36.3%、广货街站占到31.8%、老林站占9%。
从监测点位拍摄到的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分析来看,北沟站石窑沟、大甘沟和广货街站辖区梯子沟、红岭路沿线及石砭峪站龙窝子沟区域人为干扰强度低,野生动物活动种类和数量较多。特别是广货街站辖区的梯子沟区域多次拍摄到羚牛成体和幼体
夜间和白天的活动照片和视频,该区是我区羚牛种群分布较为密集区域。
4、违法查处情况
经过统计分析,14个月共发现违法活动12种,保护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对其相关违法人员进行了查处,共查处违法行为17起,查处捡柴4起,割竹3起。石砭峪保护站发生的破坏红外相机案件,移交牛背梁派出所。广货街站与牛背梁派出所在光头山区域组织4次联合执法,劝阻非法入区游客1000余人次。老林站辖区的骆驼峰、西沟峡区域有大量的环保督查整改拆除和蓄水池维修、维护等相关施工人员,站采取下发监督检查告知书和整改通知书,并组织职工实时监督检查,向施工人员宣传相关的防火、保护知识(见表7)。
违法查处情况统计表(表7)
(单位:起、人)
序号 |
保护站 |
违法情况 |
地点 |
数量 |
人次 |
查处情况 |
1 |
北沟站 |
砍柴 |
大甘沟 |
1 |
1 |
批评教育、警告 |
2 |
石砭峪 |
捡柴 |
水洞子沟 |
1 |
4 |
批评教育、警告 |
3 |
老林站 |
修缮水池 |
西沟峡 |
10 |
189 |
发整改通知书 |
4 |
石砭峪 |
破坏红外相机 |
龙窝子 |
1 |
1 |
批评、移交派出所 |
5 |
老林站 |
施工 |
骆驼峰 |
21 |
1568 |
环保督查整改、拆除 |
6 |
老林站 |
割竹子 |
花门楼 |
1 |
5 |
批评教育、警告 |
7 |
老林站 |
采药 |
骆驼峰 |
8 |
83 |
批评教育、警告 |
8 |
老林站 |
捡 柴 |
花门楼 |
1 |
2 |
批评教育、警告 |
9 |
石砭峪 |
捡 柴 |
大板岔 |
1 |
2 |
批评教育、警告 |
10 |
老林站 |
割竹子 |
西沟峡 |
1 |
2 |
批评教育、警告 |
11 |
北沟站 |
挖野菜 |
铁锁沟 |
1 |
2 |
批评教育、警告 |
12 |
北沟站 |
挖 药 |
铁锁沟 |
1 |
6 |
批评教育、警告 |
13 |
北沟站 |
挖 药 |
大甘沟 |
7 |
25 |
批评教育、警告 |
14 |
北沟站 |
割竹子 |
大甘沟 |
6 |
14 |
批评教育、警告 |
15 |
北沟站 |
非法入区 |
大甘沟 |
|
|
给盘古山庄发整改函 |
16 |
北沟站 |
打鱼 |
大甘沟 |
1 |
5 |
批评教育、警告 |
17 |
广货街 |
采摘野菊花 |
红岭路 |
1 |
5 |
批评教育、警告 |
三、取得成效
1、经过一年多时间红外相机的连续不断的监测,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基本能严格按照管理局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交叉监测,有效的对区域各种非法入区人为活动进行了直观、全面的监测,并及时掌握了辖区不同季节人为活动种类、数量、范围、干扰强度等数据,为区域有效监管人为干扰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实践证明,红外监控技术在我区的应用是成功的,是一项实用的、行之有效资源管护科技手段。
2、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督促了各保护站资源管护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广大职工主动性作为积极性,提升了职工业务技能水平,锻炼了职工队伍团结共事的能力。
3、动态监测数据,有效的查处了17起违法破坏自然资源案件,有力的打击了破坏辖区自然资源行为,提升了保护区执法力度和强度。
4、通过对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大的区域开展布设红外相机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据集成分析、综合评判的新举措和加大日常巡护频率及深度,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地人为活动干扰管理,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人为活动开展劝阻、科普宣传、联合执法等有效管护措施来减少对动植物资源的干扰影响。提升了资源管护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了辖区资源的安全。
5、经过长期有效的红外相机实时监控技术,为各保护站减少了相应工作量,达到服务于资源保护工作目的,为牛背梁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息繁衍场所,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最好践行。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广货街站辖区210国道沿线,出入保护区沟口较多,流动车辆及人员较大,管护难度较大,加之秦岭梁顶、光头山区域自然景观优美,交通便利,各种形式的入区观光旅游团队及个体较多,保护站管护力量薄弱,管理效果甚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驴友非法入区问题。
2、老林站辖区的骆驼峰距离较远,海拔高,温度低,该区域毗邻牛背梁森林公园,区域人为干扰强度大,干扰范围较广,安装该处的红外相机受冬季低温影响,耗电量较大,更换和维护的周期短,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等较大。
3、冬季降雪,道路结冰,给各保护站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从而影响监测数据采集时效性。
4、从监测工作和采集到的数据分析情况来看,骆驼峰、西沟峡、红岭路、秦岭梁、梯子沟、水洞子沟、大甘沟、花门楼这些热点区域长期存在非法入区现象,游客数量随着物候变化和温度升高,非法入区人员增加,安全隐患增多,干扰强度增大。各保护站根据自身人力、物力条件采取劝阻、宣传教育等相应措施,但效果不明显。
五、几点建议
1、根据各保护站工作人员队伍现状和热点区域管护难度及季节性变化等实际情况,探索我区资源管护的新模式,特别要针对骆驼峰、红岭路、秦岭梁顶、大小甘沟、西沟峡区域非法入区观光旅游、户外运动者等建立长期有效的管控应对措施,借鉴老林站环保督查成果巩固工作取得的有力措施,组织专职值守人员,提高值守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考评管理办法。
2、针对热点区域游客擅自入区旅游现状,建议局组织局机关人员开展共同保护,在每年5月-10月旅游旺季的周末、节假日配合支持个别保护站在重点区域开展劝阻治理活动,提升管护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杜绝安全隐患。
3、根据一年多来的监测工作中长期存在相机布设不科学、数据整理分析不规范、监控水平滞后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建议管理局在2019年度工作计划中,将红外相机布设、维护保养、监测技术、数据处理等业务技能知识纳入年度培训计划之中,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监测能力。
4、针对与牛背梁森林公园、长安沣峪国有生态林场、南五台国有生态林场和大坪村及罗汉坪、老龙桥等与保护区毗邻的相关区域,界线不清、管护难度大等长期困扰各保护站管护的相关问题,建议管理局在社区共管与联合保护工作机制的平台基层上,组织相关科室、站开展问题梳理和研判,制定长期共管与联合保护举措。
5、加强对红外监测设备的管理,一是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清理镜头前的障碍物,以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要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防盗和防破坏工作;三是要根据相机拍摄情况,及时对拍摄角度或相机位置进行调整,提高拍摄率。(资源保护科 王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