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公众教育 > 宣传教育

三句半表演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4/5/15 16:58:19  浏览次数:

陕西林业赞——陕西方言版三句半
 
文:马宇
 
林业职工台上站,表演节目三句半,讲讲林业干些啥,莫麻达!
 
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嘹咋咧(lia)!
 
林权管理服务忙,流转林地三百万,抵押林权可贷款,记得还!
 
古树名木要保护,克隆黄帝手植柏,核桃牡丹木本油,成气候!
 
动物保护谱新篇,朱鹮岭北有家园,展翅飞翔身体健,只准看!
 
森林文化影响广,美丽陕西能上榜,熊猫征名引关注,别(bao)争,别(bao)抢!
 
来到北沟保护站,牛背梁来转一转,山清水秀空气好,纯天然!
 
森林体验很神奇,亲近自然有创意,土壤岩石和水系,走,一块去(qi)!
 
林业发展说不完,说的不好请包涵,马年更要展宏愿,加油干!
                                           (合)嗨!加油干!
  
三句半表演背后的故事
马宇
 
二月下旬,虽然春节已过,但寒意依然。在忙碌而有序的工作中,忽然得到一个消息:陕西省林业厅团委要和省电视台青年志愿者们要来我区北沟保护站慰问基层林业职工了,主持人石头、播音主持千惠等名人都要来,这个消息令大家有了一份特别的喜悦与期待。
没过几日,任务来了,我局除了要负责提供演出场地和音响服务,还得准备两个节目。想一想电视台主持人肯定是多才多艺,咱林业人这点儿艺术细胞能和人家同台吗?是有点让人担心。
我局纪委书记强晓鸣负责此次活动策划,她动员我创作一个参与性强、可展示陕西林业发展成就的特色节目,这个节目看上去一定要热闹,最好是三句半的形式。乍一听,我忐忑不安,虽然以前也参加过这类表演,但要真正创作一个新节目,我可从来没有尝试过,强书记给我打气:“挑战一下自己”。好吧,我只能硬着头皮试试。
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三句半”,经百度得知,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三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
为了找准陕西林业近期的工作亮点,我特意找了一份2013年陕西林业工作总结材料,这个够权威。
主题、形式、内容都有了,就剩下创作了,白天工作忙碌,我只好晚上回家再细细琢磨。三句半的关键在于“半句”,必须要诙谐、幽默,它是前三句的点睛之笔。而要赞美陕西林业近年取得的成就,专业性强又很容易让语言单调和严肃,难以产生抖包袱逗乐的效果,怎么办呢?我忽然灵感一现,何不来个陕西方言版三句半,对于陕西林业这个主题,陕西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幽默方式。虽然我掌握的陕西方言不多,还好有互联网,搜索一下,“陕西方言大全”之类的网页还不少呢。而结尾的半句总感觉两个字难以准确达意,于是就用三个字了。
冥思苦想了两个晚上,作品大体成形了,既有对陕西林业发展的宏观体现,又有对动物保护政策的宣传普及,还有对林权流转和木本油料发展的呈现,最后当然也得提到我局森林体验活动的成果和牛背梁的美丽山水。发给同事们看,大家纷纷说好,我心里算踏实了。之后,大家还多次就某些句子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修改,作品更经得起推敲了。
接下来就是节目排练了,大伙儿兴致很高,趁着工间操的时间,我们开始拉练,晓亮第一句,小郭第二句,小刘第三句,大家这么谦虚,第四句只能派给我啦。科室五个人,剩下个大刘,刚好给我们敲鼓,大家齐上阵,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缺少一面锣,就拿来自己的饭盆儿,用筷子敲着清脆响亮还幽默,关键是贴近生活。为了让节目表演效果更好,我们还特意拉来其他同事和领导观摩,提意见。滑稽的表演,不时惹得演员自己捧腹大笑。经过多次练习,大家的动作变得更大方,语调变得更有韵味儿,声音变得更富感染力。
3月5日,慰问表演的时间终于到了,尽管演出现场纷纷扬扬飘着雪花,但观看表演的职工和周围群众都兴致高涨,省电视台志愿者们带来的节目精彩纷呈,获得满堂彩。该我们上场了,大伙儿精神抖擞,出场时四位演员还临时加了羚牛、金丝猴、朱鹮、大熊猫四个别称,我干脆借来了厨房的菜盆儿当锣敲,不出所料,三句半节目由于主题内容紧贴陕西林业、用词诙谐有趣,惹得观众们阵阵掌声和喝彩,取得了预期效果。
节目表演圆满成功,说明了我们林业人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有集体的智慧为后盾,有丰富的林区工作生活素材,有众多的朋友们关注和捧场,我想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生态文化作品不断问世,也让社会更多了解快乐林业人的生活风采。(公众教育科)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