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公众教育 > 宣传教育

申请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牛背梁保护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12/2/9 9:05:34  浏览次数:

申请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牛背梁保护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强晓鸣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计划),这是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是一种新型自然保护区,它将传统的绝对保护过渡到开放式、多功能的积极保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范围内得到国际上承认。从1979年开始,我国长白山、九寨沟、卧龙等29个著名自然保护区陆续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成为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1世纪议程》的重要基地,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88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寻求更大发展空间,2009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保护区正式提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请。今年年初,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列为我国两个重点申报单位之一。目前,《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提名表》已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12年2月召开评审会议。成功加入该计划,将提高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的地位,为宣传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国际上的交流和联系提供可能,为秦岭走向世界提供机会。
        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已具备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条件
        按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章程框架》要求,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必须符合7条标准,能够履行3大功能。其中:“该地区应包括实现这三大功能的必要区域”和“适宜面积”是一项基本要求。为此,本着“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功能作用,有利于保护区和社区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在保持牛背梁保护区原有16418hm2国有林的基础上,将外围的国有林场、社区集体所有林共33650.9hm2纳入范围,使得生物圈保护区的总面积达到50500hm2,且分为核心区、缓冲带、过渡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将作为生态的绝对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缓冲带一般只允许从事科研监测工作;外围过渡区是保护区和周边社区为促进和开展资源可持续管理实践的合作区域,是协调相关利益共同体。生物圈保护区的划定,旨在将人与生物圈的管理理念扩大至周边近2倍的区域内,为科学有序管理牛背梁区域提供试验场。有了适宜的面积作依托,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将能够很好地履行三大功能:
        1、具有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变异性功能
        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秦岭主脊两侧,地跨长安、宁陕、柞水三县(区),森林覆盖率90.12%,林木绿化率93.93%,以秦岭羚牛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秦岭东部保存相对完好的原生次生林区,是陕西省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它的建立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向东延伸了90公里,有助于保护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变异性。保护区属秦岭山地,是研究秦岭植被和区系的典型地段之一。已知有种子植物950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种(第一批)。已知有脊椎动物218种:兽类60种,鸟类124种,爬行类20种,两栖类7种,鱼类7种,其中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保护区是秦岭羚牛的模式产地,是羚牛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缘地带。经过持续性保护,其种群数量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8.2%。区内景观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美,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水域风光、天象与气候景观等交相呼应,景观居多而且典型,是公众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真切体验森林风光的好去处。区内主要分布有石砭峪河、沣峪河、旬河和乾佑河,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2、具有促进经济和人文发展的潜在发展功能
        保护区是西安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库,对保护秦岭东部动植物物种和生存栖息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扩大了秦岭保护区群的地域范围,为保护区域生态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区管理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国家民用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内,具有良好的交通、信息沟通条件。辖区近距西安 40公里,周边国道、省道纵横交错,交通便捷,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保护区独特、秀丽、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大秦岭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近年来,周边各级政府、企业及社区居民逐渐开始支持并参与到保护区的各项工作中,保护区的存在给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提供了可能。此外,保护区与各科研院所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具备后勤支持功能
       保护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野生动植物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环境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借助这些平台,保护区加强了与国内保护区与保护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在保护管理、环境教育、社区合作、资源监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促进了保护事业的发展。在陕西省保护区年度联合评价中,多次被评定为优秀。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中,名列前茅。目前,利用《秦岭牛背梁》杂志、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牛背梁宣传网站等宣传平台,对公众深入开展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宣传。此外,通过与新闻媒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及专项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使工作得到许多部门和社会人士的参与和支持。保护区已组织开展了综合科学考察及10多类专项资源调查工作,研究课题多次获省林业厅表彰。保护区内设9个职能科室4个保护站,现有职工90人,95%以上具有大中专学历,良好的职工素质可为生物圈保护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二、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面临机遇与挑战
        能够被认定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还是实现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存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责任。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牛背梁保护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机遇
       1、牛背梁保护区加入生物圈保护区的意愿与生物圈的理念相契合 
       生物圈保护区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尤其适合于中国的国情。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有大量的人口,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且对于环保的观念尤为淡薄,而生物圈保护区的设立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思想,变传统的封闭式保护为开放式经营管理,强调要把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而找出一条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因此,牛背梁保护区采用生物圈保护区的模式来促进当地的保护与发展,恰好符合了区情和生物圈的理念。生物圈保护区的一些理念,如分区管理、社区参与、利益公平共享、国际合作、促进当地发展等,已成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
        2、加入生物圈保护区,可提供更多国内国际交流机会
        截至2010年底,生物圈世界网络已经在110个国家建立了563个生物圈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保护区网络之一。其中仅中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就有近30个,它们作为我国近千个保护区中的佼佼者,保存了众多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原始自然本底,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最丰富、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人文景观保存最完好的精华所在。有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这个平台,中国与国外生物圈保护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就更为顺畅。目前我国长白山、卧龙等加入世界生物圈的保护区大多属于林业系统的示范保护区,在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协调等领域具有领先性,对牛背梁保护区各项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此外,生物圈保护区组成了一个世界网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专题年度讨论、信息传播、国际合作等活动,它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保护思想,可以给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方式指点迷津。它还提倡信息、经验和人员的交流,尤其是在有相似生态系统类型的生物圈保护区之间,以及在解决相似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方面的经验交流。
        3、加入生物圈保护区,可作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的基地
        生物圈保护区突破了常规的保护区面积的限定,具有面积大、范围广的特点,它可以成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的基地。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是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入生物圈保护区,可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群众以及更多领域的人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此外,科学研究是保护和发展之间的一种纽带和途径,在保护区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圈保护区是以实现保护与发展协调并进为目的,必然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密切合作,而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秘书处作为生物圈保护区的组织协调机构,它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拥有高品质的专家队伍,可为保护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它还鼓励生物圈保护区采用富有创新的多学科研究手段,其中包括建立一些综合社会、经济和生态信息的灵活的模式系统,将汇集科学家、管理者、经营者和当地社区群众携手工作,可使保护区成为学习可持续发展、保护研究和实验的殿堂。
       (二)挑战  
       1、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还需一个过程
        对一个保护区而言,在基础工作扎实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生物圈保护区也许并不算很难,但要真正最大化的发挥它的作用却实属不易。就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而言,它地跨三市三县,周边涉及的相关地方政府部门、旅游开发部门、国有林场、社区村组等人口5000余人,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大家的思想觉悟、保护意识良莠不齐。要让每位公民真正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去,我们仍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此外,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之成为牛背梁生物圈保护区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积极摸索更多的经验,使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专家学者以及社区居民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来落实推广人与生物圈的核心理念和实践,力争实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需要探索适合保护区实际的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机制
        建立生物圈保护区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挑战在于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例如一个委员会来调节相互冲突的利益和规划,协调发生在那里的所有活动。尽管世界上有许多生物圈保护区在个别区域内取得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但由于各保护区情况不同,使得一些经验在推广过程中有着许多局限性。此外,在加入世界生物圈的初期,应依托生物圈保护区这个广阔平台,尽可能的学习借鉴其他保护区的先进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复制,要找出一条适合自己保护区且又别具特色的道路。生物圈保护区应成为学习探索和示范地区有关保护和持续发展方法的最佳场所。人在生物圈里的作用很重要,因为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实质上是成为当地社区与全社会之间的一种“契约”,这种管理应是公开的、参与式和适应性的。由于诸多利益群体的不一致,在实施生物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和想象力,需要探索出一种多方适应的合作机制,只有各方的全力参与,生物圈的理念才会顺利贯穿至行动中。
        3、对保护区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后,牛背梁保护区对外合作交流机会将会增多,职工国际化素质有待提高。要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有对外交往的能力和修养,能够体现和维护良好的国际形象;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尤其业务骨干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可与外方人员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借助工具书可阅读相关业务资料。此外,生物圈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部门多、人员构成复杂,要在不同群体中组织开展工作,应具备广泛的交往能力,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员打交道;应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场合,建立起较多的联系通道,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多边合作;应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以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理解对方的主张和症结,从中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以恰当的方式获得对方的支持;应该有熟练的谈判能力,掌握谈判的方式、程序和技巧,运用合理正当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谋取保护区的利益,同时又保持双赢的格局。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