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公众教育 > 科普知识

“邂逅”白冠长尾雉

发布时间:2015/6/30 17:04:15  浏览次数:

6月初,天气晴朗,我正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件,突然房子后面传来啾…啾…啾的叫声,我打开窗子向后面山坡看去,只见一群尾巴长长的、像红腹锦鸡一样的动物在觅食。我立即拿起相机对焦拍照,但由于开窗子时响动较大,惊动了它们,没怎么拍好它们就钻入树林里面去了,我拿出鸟类图谱查寻,发现是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又名画鸡,长尾鸡,中国特有鸟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白冠长尾雉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北、甘肃、陕西及西南、华南等地,是一种分布区域较宽的地方性留鸟。曾于18世纪输出到欧美。
白冠长尾雉每年6月至8月活动于海拔1000-1200米,而秋、冬、春三季均活动于1000米以下。更多的活动于村庄附近的农耕地与次生林镶嵌地带,夜栖地多与农户较近,在我们住的老乡家房后的夜栖树距农户的房舍不足100米。这种特征可能与朱鹮近似,因为离农户近,猛禽和食肉动物就少,可以减少天敌的惊扰和危害。
白冠长尾雉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顶、颌部、颈及颈后均为洁白色;面部为一带状黑色区域,且延伸至脑后形成一道环绕头部的黑色环带;眼周一圈较窄的区域不被羽,裸露的皮肤呈鲜红色;双眼的侧后下方有一块明显的白斑,整个头部白-黑-白间隔分布,颇似古代日本人的发型;在颈部的白色区域与胸部衔接的边界上有一条较窄的黑色环带,胸部、肩部、背部金黄色,具粗大的黑色鱼鳞斑,系由各羽黑色羽端形成;20枚尾羽极长,一对中央尾羽尤其长,中央尾羽银白色,具黑色和栗色并排的宽大横纹。
白冠长尾雉性机警、怕人,听觉视觉敏锐,平时多在林下和比较隐蔽、安静的地方活动,在秦岭多选择栓皮栎林下活动,因为栎类林下灌木稀少,便于穿行,并且有利于保护其长长的尾羽。遇到天敌威胁或人为干扰时,往往在林中急速奔跑,紧急情况下振翅腾飞。起飞时多选择在山梁脊部或山峁上,有利于距离飞行或滑翔。白冠长尾雉白天多在地面活动觅食,晚上正常情况下多在位置较高、视野开阔的高大树木(一般在15—30m)上夜栖,夜栖树在低海拔均以针叶树为主,因为针叶树枝叶密集,便于隐蔽,枝桠平展也便于站立。而清晨于黎明天刚蒙蒙亮时便开始下树活动,夏季下树时间要较冬季为早,上树夜栖时间要迟。繁育期多单个或成对活动(偶见2—3只成群的亚成体),非繁殖期多三五成群觅食,最大可有10只以上的大群。
回想着它们可爱的样子,我便期待再次遇见,为自己刚才粗鲁的动作感到懊悔,惊动了它们,没有让我近距离观察到它们的神态,它们明天还来吗?
第二天吃完早饭,我便早早的做好准备,守在窗子跟前,等待它们的出现。也许是因为昨天它们并没有感觉到我的恶意,没过多长时间,它们又出现了。首先出来的是两只比较大的,估计是这个家庭里的两位“家长”吧,它们左顾右盼,确认没有什么危险时,才发出“啾啾”的叫声,好像呼唤其他成员。不一会,草丛中又窜出来三只体型相对小一点的,估计是这个家庭的三个“子女”吧。一家子聚齐以后,便在枯叶下寻找它们的早餐,左扒拉右扒拉,找到食物便一啄,偶尔也快速走几步,又开始扒拉。这种觅食动作让我不禁想起艺术家赵丽蓉和巩汉林表演的小品,“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回首”,它们好像也在跳探戈舞似的。
过了半个多小时左右,它们好像吃饱了,便在那里嬉戏,叫声时急时缓,时而窜入草丛,时而一起追逐,好不欢快。是呀,一个没有危险、有充足的食物的环境是多么地令它们满足,它们对这个世界要求仅仅如此,世人又何尝忍心去伤害它们呢?
接下来一星期左右,它们每天早上都能准时出现,它们那种无忧无虑的样子感染着我。可是有一天它们再也没有出现,我一连几天的守候都落空了,难道是这里出现了天敌或食物出现短缺?我不得而知,只有心里默念:祝你们平安!

   这几年,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区及周边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改善,周边社区群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恢复,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已深入人心。(郑怀文/文图)

-


上一篇:昆虫之媚

下一篇:北沟区域的毒性植物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