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科学研究 > 科研信息

依靠科技支撑 提高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08/4/30 11:54:48  浏览次数:

依靠科技支撑  提高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水平
王学杰     王西峰    赵洪涛 
 
       随着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多处,总面积达14995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保护区网络,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其中,林业部门共建设和管理了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类型、荒漠植被类型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区1706处,面积1.2亿公顷,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的72.6%和80%,同时还因地制宜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45439处,总面积14.7万公顷,与自然保护区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保护体系,成为我国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而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已作为社会文明与环境健康的重要标志。但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方面,许许多多的自然保护区不能给以正确的定位,把科技支撑和创新不能运用于保护管理工作当中,就保护而保护,就管理而管理,把保护与科研两者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保护的成效和科研的成果难以服务于实践。为此,我们认为:
1、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定位和总体的发展目标
      自然保护区永恒的定位固然是“管护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加强管护放在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而保护区的科研则是保护区的灵魂,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够提高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才能够解决保护区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对策和依据。因此,各个保护区要根据自己的保护对象和任务,寻找亮点和切入点,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制定本保护区的科研发展目标,总体跟上、重点突出,实施项目带动,发展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2、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基地和科研设施建设
      保护区本身就是动植物资源的精华所在地,是生物多样性汇集的地方,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典型代表地区之一,是最为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无法伦比的。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设备落后、投入资金的缺乏以及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保护区的科研一直比较滞后,其管理和研究手段紧靠两条腿,日行几十里,两腿跑断手划烂,资料堆入山,眼看没法办,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经费应由上级主管部门划拨专项资金,纳入统一预算,加大投入的力度。保护区要敞开大门,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联合共建,加强协作,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盘活各自的科研设备仪器,提高技术创新服务,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基地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在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研究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行业或区域性的科学研究基地。上级主管部门要为保护区的科研做好宏观指导,根据各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每年下达一定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并为保护区科研工作的    深入开展牵线搭桥,吸引项目。
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保护区科研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保护区都是建立在远离城市和交通不便或者前身不是森工采伐企业就是林场的地方,人才和专业结构及不合理。近些年来,保护区又面临着人才难进,人才难留的新问题,因为保护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他们的婚姻、家庭、子女上学、就业、就医等一系列后顾之忧问题。为了提高保护区的科研管理水平,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水平、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骨干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其次,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为保护区培养优秀人才,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聘请威望高、技术过硬、高层次专家教授担当保护区的科学技术顾问,借助“外脑”和“智囊”的作用,指导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保护区的学科带头人。第四,进一步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其他保护区的合作交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优先对事业心强,基础较好的的科技人员打破区域界限,允许其跟随专家学者工作,锻炼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4、扩大国内国际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项目、吸引资金、借鉴技术。
      大力开展国内国际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协作是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是形势所迫,是保护区科技实现双赢的根本保证。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通过外部的力量来拉动保护区的科研进程,依托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开拓国际科技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保护区有资源优势,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人才和技术优势,国际组织和团体有经济优势,互促双赢将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保护区只有抓住这个切入点,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力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只有认识明确,才能不断为保护区的科技发展吸引人才、吸引项目、吸纳资金,加快保护区科技工作步伐。
5、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同步及进行。
      保护区的基础性研究是很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搞清楚家底,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绝不能轻视基础性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一是要突出重点,二是要有突破,三是要采用高新技术,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理念,实现自然资源地有效保护与发展。自然保护区在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的同时,要不断加大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应用的步伐,带动保护区的科技工作更进一步走向深入。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