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外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护区管理  > 资源保护 > 保护措施

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0/7/22 8:27:59  浏览次数:

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麻应太 杨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都市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距离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仅43 km,其茂盛的森林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热点地区和目标地区。如何统筹兼顾,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生态环境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协调持续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新课题。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地处长安、宁陕、柞水三县(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108°45′~109°03′E,33°47′~33°55′N,总面积16 520 hm2。是我国唯一以国家I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11月设立筹建处,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5月经省编委批准成立管理局。保护区建立以来,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和保护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处于良好恢复发展状态,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区内海拔1 300~2 802 m,秦岭主脊以南地貌为深谷削壁,山势陡险,北坡平台缓坡相对较多。山顶灌丛草甸带以上为冰积石堆积而成的山峰。以秦岭主脊为分水岭,北部属黄河水系,南部属长江水系。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垂直差异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10 ℃,极端最高气温31.1 ℃,极端最低温度-21.6 ℃,年降水850~950 mm,无霜期130 d。

2 旅游资源概况

2.1 森林资源十分茂盛

        保护区地处秦岭腹地,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林地面积15 940 hm2,森林覆盖率达94%以上。植被繁茂,属暖温带针阔叶混交型,为原生次生植被,森林植被保存基本完好。层层山峦与莽莽森林把保护区与尘嚣的都市远远隔开,保护区内无人居住,周边地区人烟稀少,周边环境几乎未曾受到污染,空气清新如洗,溪流清澈甘冽,繁茂的森林生态系统与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成为发展森林生态的理想场所。

2.2 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据调查,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05科,433属,950种(含种下等级),占秦岭地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0.4%。在植物区系上,拥有311个温带属、66个热带属、12个中国特有属和44个世界广泛分布的属。种子植物中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种(第一批),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0种,占陕西省国家保护植物总数的25%,占秦巴山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28.9%。

        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兽类60种,隶属6目23科;鸟类124种,隶属13目36科;爬行类20种,隶属1目6科;两栖类7种,隶属2目5科;鱼类7种,隶属2目3科。区内有重点保护动物46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24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是进行生物学与生态学等的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也是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天然课堂。

2.3 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牛背梁保护区地处秦岭东部,气候交替,四季分明。保护区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垂直分布具有暖温带山地植被分布特征。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山至亚高山,秦岭植被的垂直分布依次可分为:落叶阔叶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景观类型复杂多样,自然景观包括:古老雄奇的冰川地貌、原始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小径通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

2.4 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牛背梁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西安市、安康市和商洛市三市交界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遗址遍布。古栈道遗址,历史故事与传说,独特多样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着游客。许多文物古迹和古代书法石刻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与艺术感染力。

2.5 交通条件方便快捷

        保护区周边地区交通便利,东边有西安~安康的铁路与高速公路从保护区腹地穿越,西边有210国道从保护区内南北向穿过,南边有102省道沿保护区边界穿过,此外保护区周边社区均有乡镇级公路、林区便道与交通主干道相连。北部的西安环山旅游公路形成了外围环形的旅游交通网络,外部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保护区茂盛的森林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便捷的交通为牛背梁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3 开发原则与目标

3.1 开发原则

        牛背梁保护区地处秦岭东段,是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这里是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东部边缘重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陕西省“引乾济石”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在陕西,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以保护为根本,以发展为目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旅游开发活动必须与资源保护工作相适应,以旅游促保护,以旅游求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持续利用,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3.2 发展目标

        目前,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旅游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秦楚古道、盘谷山庄、牛背梁森林公园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导致大量游客涌入,非法入区现象屡禁不止,给生态环境和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鉴于此,对保护区周边地区旅游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以促进牛背梁保护区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从根本上有别于大众旅游,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宗旨,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准则,因此,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开发,必须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3.2.1 将保护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教育的大基地、大课堂,充分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事业的认识,增强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3.2.2 改变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传统模式为开放式管理的现代模式,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保护区的价值,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自然、关心自然保护区、关心自然保护工作者。

3.2.3 改善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保护区管理局与广大职工的经济投入,增强保护区的自身发展能力,促进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3.2.4 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持续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与途径,以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为全社会服务。

4 管理对策

4.1 面临的问题

4.1.1 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自然保护区属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与全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一样,牛背梁保护区的事业经费尚难满足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还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和必需的旅游设施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将会是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4.1.2 专业旅游人才相对缺乏

        保护区从事动植物保护专业人员相对较多,而具备森林生态旅游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既具有动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又具有森林生态旅游知识;既懂管理,又懂经营的人才凤毛麟角。

4.1.3 与周边旅游单位有效协调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是在以保护为根本的前提下开展的,以环境教育为目的,而紧邻保护区,甚至以保护区为依托的周边地区的旅游活动则以盈利为目的,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由来已久,随着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这个矛盾势必会加剧,变得更加尖锐。

4.1.4 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
    
        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活动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而这个产出的大小不单单依赖于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还依赖于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规模,以及基层巡护人员的人力与精力投入。因此,如何统筹兼顾资源保护与旅游接待工作,妥善处理与解决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达到相互促进共赢的目的,也将会是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中不得不面临的又一个现实问题。

4.2 管理对策

4.2.1 对保护区的旅游活动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从根本上有别于周边地区广泛开展的大众旅游,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环境教育为宗旨,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准则,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时,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给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时,充分体现保护区的特色与优势,开发以科学考察、旅游探险、教学实习、生态体验等为主的高端旅游产品,摒弃传统式的功利思想,不能盲目追求游客数量,而要以游客质量为上,充分发挥牛背梁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将牛背梁保护区建设成为森林生态旅游的精品区、示范区。

4.2.2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度开发

        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活动要严格服从生态环境保护大局,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尽量利用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的自然条件进行适度开发,严禁人工造景,严格控制开发区域范围与规模,竭力展示保护区的原始风貌以及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精神面貌与辛勤劳作,实现以旅游促保护,以旅游求发展的目标。

4.2.3 广开资金渠道,加快建设步伐

        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少不了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的修建,更少不了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设施的修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保护区而言,正常的国家投资十分有限,因此,必须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广开资金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或在坚持国有资产性质不变的原则下进行招商引资、联合共建。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以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目的,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促进自然保护区各种功能的全面发挥。

4.2.4 积极加强同周边旅游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十分密切,离不开周边社区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周边地区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保护区带来巨大压力,而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却会对周边社会经济和旅游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保护区在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旅游开发工作中,要转变敌对观念,积极联系与沟通,建立一种协调共管机制,共同加强对游客的管理,相互带动,相互促进,互惠双赢。

4.2.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一批既具有动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又具有森林生态旅游知识,既懂管理,又懂经营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所需人才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现有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岗位培训或脱产学习,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扩大对游客的管理与生态教育效果。

4.2.6 加强管理,确保生态旅游活动健康发展

        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资源保护、环境教育与环境保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创造经济收益只是为了促进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一要不断加强管理队伍与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增强抵御风险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二要不断加大游客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确保生态旅游活动参与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三要不断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四要建立旅游影响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对旅游影响的监测工作力度,依据科学严密的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旅游路线与范围,从严控制客流量,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做到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