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
| OA办公系统入口(内网) | OA办公系统入口(政务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森林文苑 > 绿色文苑

雁鸣湖采风

发布时间:2022/4/24 17:52:25  浏览次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轮更替、冬去春来,刚过了惊蛰,窗外的鸟语花香便开始不时撩拨人的神经,压抑了一冬的心绪开始蠢蠢欲动,仿佛有个声音在耳边不停的催促:“快点来吧!快点走出屋子,去拥抱大自然吧!”显然,科室的同仁们怀着如我一般的情绪,大家三言两语间便不谋而合,那还等什么呢?春日苦短,容不得丝毫犹豫徘徊,立刻开始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我的小“天语”仿佛也被大家的快乐感染了,迫不及待的冲出院子,迎着春风撒起欢,在导航的指引下向着雁鸣湖绝尘而去。这地方是马宇提议的,他曾去过几次,极力推荐给我们,我和小郭是慕名已久心向往之,愉快的接受了。四十分钟后,车子缓缓停在马腾空高架桥下的便道旁,雁鸣湖到了,穿过一段四五十米稀疏的树林,分开掩映的枝叶,一泓碧波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处小小的谷地,半坡被茂盛的植被覆盖,盛开着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雁鸣湖犹如待字闺中的温婉少女憩于谷底,其上水鸟游弋、其侧垂柳环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一个地方但凡有了水,就多了几分灵动、生机与活力!

顺坡而下,马宇和小郭直奔湖边,去寻觅最佳的观鸟点,而我却被路边的野草勾住了目光,马蔺、婆婆纳、野豌豆、浆麦草、车轴草…种类繁多的简直看花人眼。最多的就是人见人爱的荠菜,俗称“荠荠菜”,属十字花科,广布于温带地区,自古就是民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备受历代喜好美食的文人推崇,陆游有《食荠十韵》,苏轼更是称:“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不久前,我就刚吃过老母亲包的荠菜饺子,现在看见它莲座状的嫩叶,顿时感觉唾液分泌都加快了,可惜这片荠菜多已开花,不能吃了,倒是听说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不知是真是假。

草丛后是乔木林,大多枝繁叶茂,唯有几株灰褐色的楝树刚长出淡红嫩芽,枝头挂满了淡黄色的干瘪果实,远远看去枝头宛如挂满成串的葡萄干,这是楝树上一年的果实,因其味苦,不为鸟兽所喜,得以保留到来年。你可别小看它,《淮南子》记载,“楝实,凤凰所食。”瞧瞧,这是神兽的食物,根本不是给咱们凡物准备的。坡下的蒿草丛里,几个大爷大妈正在采摘嫩叶,我正想过去攀谈几句,远处传来马宇的呼叫声,无奈,只能快步撵过去。

待我赶到,两人已经选好了观察点,很不错的地方,上有枝叶遮阳,前方视野开阔,马宇手持望远镜眺望,小郭端着加了长焦镜头的相机不时按动快门,我抬头张望,几只大白鹭、苍鹭正在湖心觅食。接过马宇递来的望远镜,对准焦距,一只体形修长、羽毛如雪的大白鹭就被镜头拉到眼前。它在湖面茕茕孑立、姿态优雅,周围的时间仿似完全静止了,就在你担心它是不是睡着了时,它弯成S形的长颈遽然弹出,长而锐利的喙如闪电般啄破平静的水面,眨眼间,一条扑腾的小鱼就成了大白鹭的美餐。

小郭追随着鸟儿拍摄,离观测点越来越远,马宇沿路观察植物,我也拿出写生本开始工作,这是我最近喜欢上的一种接触自然的方式,我简直爱死了这种用一支笔、一页纸,就能引导着身体和心灵去亲近叶片、花朵和虫虫们的世界,去感受和记录那些连微距摄影都无法传递的生动的方式,这种叫自然笔记的形式再次点燃了我对自然的热情。

事实证明,当你全神贯注的做事时,时间成了最贵重的奢侈品,当三只形态各异的大白鹭在画纸上落户,一朵娇艳的野豌豆花在笔下绽放时,我才惊觉距离回程的时间已经很近了,马宇和小郭已经回来了,正拿出无人机准备试飞,我恋恋不舍的收起纸笔,加入试飞的队伍。

虽然大家都有种意犹未尽的遗憾,但事前定好的返程时间已到,我们只好收拾东西踏上归途,我一路左顾右盼,贪婪地想把所有美景印在脑海中,突然,湖面传来划水声,转头望去,两只小正在水面加速冲刺,我连忙将背包扔到地上,端起相机对准水面,在两鸟跃离水面比翼齐飞时接连按下快门,将美丽的画面和离去的不舍定格在镜头中。(文图 / 葛炜)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大道59号 局办公室:029-85643638(传真) 公众教育科:029-85641795
邮编:710100 电子邮箱:nblgzjy#163.com(#换成@) 陕ICP备14000680号-1
Copyright © 2008-2020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西安千网